费城在近几年经历了高速的科技革新,已经成功从传统的老工业重镇蜕变为新兴技术产业聚集的现代都市。
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费城—坎登—威灵顿地区即使在金融危机后,GDP增速仍旧稳健上升,从2008年不到3357亿美元达到2011年超过3533亿美元。如今,费城的经济重心已转变向信息科技和服务领域,并成为美国最大的健康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世界500强中著名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Comcast)、石油巨头美国太阳石油公司(Sunoco)等4家公司均选择在费城安家落户。
费城的转型是美国近些年来工业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昔日依赖资源采掘加工或传统制造业等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在美国经济的驱动下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并驾齐驱的多元产业格局。
建立科学中心
建立科学中心是当地政府为促进高科技企业更深更广发展的重要手段。
费城科学中心是1963年由包括宾大、德雷克塞尔大学以及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成立的非营利组织,50年来主要用于扶持和投资新兴的医药和高科技企业。目前,中心的大楼已经由当年的一幢发展成9幢,成为高新企业的孵化器,许多初创企业都在这里办公。许多医药、计算机、材料等各种高科技企业在这里扎根,费城的经济也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费城高校为科学中心的运作积极提供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支持。
从2010年开始,宾大发现越来越多的医药公司不再希望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而是把这一部分职能转移给大学。为了转变医药公司的消极态度,宾大拨款扶持了一批科研创业项目,创立了名为Upstar的项目,鼓励教职员工参与项目创业。他们的公司成立后,教授持有51%的股份,学校则持有49%股份。Upstart的项目组还会帮助企业寻找经营者,从而让教授能够专心科研。同时,还为新兴公司租赁廉价的办公场地和进行创业培训。经过三年的运营,Upstart已经帮助70多家公司起步,为这些公司解决财务、水雾、法务、办公室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共获得约850万美元的风投。
产业格局走向多元
作为当初英国在北美的最大城市,费城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世界最大的河口港之一,并且丰富的水利资源非常适合当时的发展。而邻近的东宾夕法尼亚煤田更是为费城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煤炭资源。
一个多世纪以来,进口的铁矿石和石油将费城打造成了煤铁中心和美国东部重要的石化基地。而铁路的大发展更是把费城的地位推到顶峰。费城生产蒸汽机车的鲍德温机车厂也随之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车厂。费城当时的钢产量占全美1/4,煤产量位于全美第二位。
但是,近30年来随着美国重工业的优势逐渐丧失,费城等传统老工业城市品尝到了转型的“苦涩”。由于传统产业纷纷倒闭和撤离,从事纺织、服装制造的工厂企业所剩无几。没有了适宜居住的社区和文化氛围,中产阶级纷纷逃离市中心,治安状况急剧下降。
宾大校长首先采取措施,她组织购买了宾大附近的房屋,以低价出租给学校教职员工,这让学校附近的氛围开始活跃起来。费城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并且强化治安管理,实施晚上亮灯工程,这样才把人才留在了市内。
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改建步行街,把部分工厂厂房、办公室改造为展览馆、餐馆和居民楼,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全市餐馆因此由5000多家,骤增至12000多家。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雇佣人数在过去60年显著减少。当年30%的工作人员从事制造业,现在则是10%。费城在当年也有超过35%的制造业人员,而现在则少于8%。
现在,费城仍旧保持着美国东部沿岸第二大城市的地位。根据美国统计局人口统计,费城约有150万人口。
费城的转型可以说是见证了美国工业在近些年的升级蜕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芝加哥、“钢铁之都”匹兹堡等采取产业多元化战略,把原来资源采掘加工或传统制造业等单一的产业格局,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元的产业格局。
|